当前位置:手游汇攻略 → 祖传区块链,专治假新闻?

祖传区块链,专治假新闻?[多图]

时间:2018-6-28 8:28:28    

而且,“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,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。”对于享受免费服务的用户而言,免费服务对其的损伤可能是长期的、慢性的,更可能是不确定的。

虽然总有人提醒你,广告和偏向性算法会让你存有偏见,被特定厂商误导,信息泄露等等,然而并不会有人承诺,只要你使用免费的新闻客户端多少天以后,就一定会遭受身体病痛,亲人变故,或者价值多少多少美元的损失。

如果“假新闻”或者别的什么也好,没有为用户带来这样确定的关联,而始终只是一种概率上的隐患,那实在没有什么指望让用户跳出原有的习惯。

所以,区块链化的媒体,到头来还是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来源。直接打赏极其难以走通。而长期订阅模式、单篇付费墙模式、以及前面提到过的广告转移支付方式,哪个不是现在没有区块链的媒体已经走过的路?

那么区块链是做到了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呢,还是让广告主或者最终读者觉得更超值,所以花钱更多了呢???还是通过走一波ICO作为最主要的回报来源呢???恐怕都很难说。

(2)读者有私心。

上面说了,读者是需要花钱买的。而当他们购买了服务,转化成功为“用户”之后,他们跟媒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也随之改变,不再处于平等地位了。

前读者,现用户们摇身一变成为千里之外的“老板”,以自己的眼光、履历、价值观来判断这篇文章“值不值得我花这么多钱”。

怎么判断呢?一、我能不能通过其他免费或者省钱的方式看到获取同样的信息(绕过付费墙);二、这文章是不是合我的胃口;三、我读起来是不是自我感觉得到了帮助,受到了震撼,甚至实现了自我提升等等。

这些标准和新闻专业判断报道好坏的标准,显然不尽相同。例如就“合胃口”来看,这依然走的是一条兴趣驱动的选择路线,那么经过非区块链环境多年熏陶的标题党、营销号,显然是战斗力十足。

即使是正常文章,评价标准也可能是蜕变为更刺激的,更深度的,更催人泪下的,而这几乎一定会导致评价机制的扭曲,例如认为短文章不如长文章“深度”“有料”,催化文章越写越长/水。

读者的审美能力不够,甚至会引发排斥异己的极端状况:因为遭受极大的非议,原定在成都进行的书法家沃兴华个展被紧急叫停。在今日头条中,有大量的关于沃兴华作品的言辞激烈的批评,认为他是“书法史的罪人”“丑书代表”。

( 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77092772/answer/397852837 )

祖传区块链,专治假新闻?[多图]图片3

试问,一旦出现这种读者选择和专业人士选择明显冲突的局面,区块链是会化解,还是加剧分歧?要化解的话,靠什么?增加专业人士的权重?那专业人士的人选怎么认定?其他读者一气之下不跟你玩了,活跃度下降了呢?……

试图实现“被报道权”的平等的机构,包括维基百科创始人创建的WikiTribune,以及更早十多年前的“全球之声”GlobalVoices。

航通社认为这两个站点的模式类似,是团队评估可信的少数供稿者和编辑,采取中心化的投稿方式。

相关游戏

玩家评论

加载更多

网名(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) 回复 [ ] 楼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