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手游汇攻略 → 云南知青:支边如噩梦 返城时“落荒而逃”

云南知青:支边如噩梦 返城时“落荒而逃”[图]

时间:2017-10-31 11:54:34    

云南知青:支边如噩梦 返城时“落荒而逃”[图]图片1


本文摘自《龙门阵》2006年第12期,作者:王大楠 任兆祥,原题:摆摊

一席地,有宽有窄,热热闹闹;一摊货,有真有假,琳琅满目;两种人,卖者存心,买者有意。不管社会怎样变化,顽强地与世共存,这就是亘古即有,现今不衰的社会现象——俗称摆摊。三教九流中,经商属于末流。摆摊虽属经商的范畴,但它既缺乏批发、承包、囤积那般气吞山河的大度,也没有开店、零售那种左右逢源的严谨。因此就被置于末流中的末流,其实就是不入流。我少年时曾对自己寄予厚望,理想中还真的想干几件大事。无论如何想不到我会在奇特的时代,奇特的地方,用来源奇特的货物摆过一段时间的摊。

1979年初,云南知青大返城开始了。8年支边犹如一场噩梦,不堪回首。先走的人往往调令一到就抽身走人,许多人甚至拒绝一切能勾起这段回忆的东西,扔掉所有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,落荒而逃。随着大返城浪潮的延续,后走的人心态渐趋平和,开始批判地看待这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境界,经过否定之否定后,思想提高了,也更加务实了。

我时任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子弟校的代课教师,同寝室还有张、宋两位老师。张老师身材魁梧,会些木匠活。尽管其木匠资格来历不明,只要产品不上市也无可非议。我们只好妥协地叫他张木匠。这时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。的确,带家具回去是明智的选择。宋老师戴副眼镜,长得斯文,人称宋眼镜。宋眼镜和我一样不善治木,我们只好帮张木匠打下手。张木匠人才难得,聪明,情商还特高,非常理解我们的尴尬,主动帮我们打家具。因为即将离开,学校也没安排我们上课。于是,我们每天心不在焉地打家具,等调令,日复一日,坐卧不安地消磨着在农场余下的日子。

尽管张木匠海涵,明摆着苦乐不均的事实还是令我和宋眼镜汗颜。直到有一天,事情才有了转机。那天,有两个老乡到学校来,要买我们的棉絮。四川棉絮板扎、耐用,而且我的棉絮重达8斤,深受老乡喜爱,愿出高价购买。反正已到4月,天气已暖和了,这棉絮跟随我8年还能发挥余热,真值。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,终以20元钱成交。与此同时,我还有了个重要发现:知青在老乡心目中是现代文明的化身,他们对知青所有的东西都有兴趣。送走老乡后我有所触动,突然悟出一个真理:现在知青大返城,许多日常用品被遗弃,我们如能收集起来,足够开个百货公司了。更重要的是,还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和宋眼镜的形象。此想法与宋眼镜交流,一拍即合。

第二天就行动,回各自原来所在的连队,在已返城朋友的空房中仔细搜寻。入目景象令人心酸。屋顶透亮、墙壁斑驳,一片狼藉。遥想8年前大伙儿风华正茂,乘兴而来不由得感慨人世沧桑。我定一定神,默默拾掇,直到黄昏,满载而归。计有锄头、斧子、水桶、锅、小镜子、梳子等等。我们二人连夜擦洗,打整光鲜。第二天早晨,宋眼镜主动腾空床铺充当货架,我们便学着记忆中的小贩开始布置起来。收拾完毕,一眼望去,居然花花哨哨,真像一个小卖场。我们的小摊正式开张了。

玩家评论

加载更多

网名(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) 回复 [ ] 楼取消回复